到2007年9月,编写《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材2部;到2008年9月,编写《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教材3部。以上教材至少在4所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全面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5,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利用校内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和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2个生产性教学工厂及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威海双丰电子有限公司、威海新兴DIGITAL电子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实训,将工学结合的《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化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部分学生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电子企业进行。同时,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实行高职学历证书和中高级电子绘图员、高级无线电调试员、中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
3
f争能力,使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在98以上,“双证书”的获取率保证在95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4以上。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子创新工作室、信诺威电子工艺研究所等实训场所,通过电子元件识别与测量、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电子装配焊接制作、电子创新设计、工装夹具设计、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等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每年组织一次电子知识技能大赛,继续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2006年,本专业学生获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发挥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社会岗位和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