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开发模块主要包括《微机原理、汇编与接口》、《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对经试用完善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8门具备工学结合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包括《电子技能》、《原理图与线路板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家电技术原理与维修》、《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SMT)》、《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生产与质量管理》。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到2008年9月,制订《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1、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2008年9月,完成《电子生产工艺》、《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网络课程的建设。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将《电子生产工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
2
f测技术》、《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3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将《数字电子技术》培植成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到2008年9月,将《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将《电子生产工艺》和《表面贴装技术》2门课程培植为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教材建设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