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让“爱”点燃学生的心灵
宝清县职教中心学校于立秋
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优良的人格才是学生的好朋友人们经常用“人格魅力”来形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品格,每一位教师都渴望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然而,怎样理解“人格”的含义?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人格修养呢?这就是本文要与广大班主任教师讨论的问题。人格,按照心理学的理解为“个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大词典》按照伦理学的理解为:“个人的道德品质”。《现化汉语字典》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格,是二者的融合,既有心理品质的含义,又有道德品质的含义。高尚,是指道德品质:优良,是指心理品质。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形势,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这样的人格素质结构,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一)良好的政治品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和平常与学生的接触中,肯定会给学生以一定的政治影响。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会给学生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学生对一些方针政策的产生疑问或错误认识的时候,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目前,国际上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也发生了这样的政治事件(如:“藏独”事件)。教师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的教育就未免出现偏差。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决定了教师必须
f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所需要具备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有所不同,其共同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责,精于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团结协作等。作为教师,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要以身立教,以德立教,注重以人育人;要力求精深地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要善于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及关系;要以贯彻教育方针、执行各项教育法规为己任。1997年9月1日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总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法规范》对现代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我们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导文件。(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今天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