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山东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工业是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提供重要技术装备支撑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是船舶工业调整升级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上,分析基础环境,确定任务目标,科学规划发展,对于促进全省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产业规划及政策要求,结合山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规划及产业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强化基础能力,培植优势特色,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经过五年的发展,基本建成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2010年,列入行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亿元,销售收入515亿元,利润36亿元,造船完工量300万载重吨,分别是“十五”末的32倍、33倍、36倍、162倍。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五。2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全行业完成投资550亿元,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船舶制造及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万吨级以上船坞船台20座(其中,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5座),造船能力达600万载重吨,是“十五”末的33倍。形成年产船用低速
f柴油机100万马力、中速柴油机200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曲轴150根、宽厚钢板360万吨能力。3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基地聚集效应更加突出,2010年销售收入、造船完工量分别占全行业的63、98。青岛开发区、即墨市、烟台开发区、蓬莱市、威海开发区、荣成市等6个船舶工业聚集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济宁、滨州、日照等市船舶工业迅速发展。北船重工、中海油青岛、烟台中集来福士等企业实力突出,黄海造船、京鲁船业、威海船厂、青岛立行等企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协调发展格局。4优势产品集群发展,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中小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动力设备、船用原材料等优势产品形成集群效应。实现船舶制造大型化批量化、船用动力设备系列化、海洋平台大型化深水化。远洋渔船、工程船舶、自升式钻井平台、中高速柴油机、船用中厚板等传统产品优势巩固提升。18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