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知点坐标,给定约束条件。5平差处理:进行网型无约束平差和通过已知点进行约束平差。6成果输出:将文件保存或打印输出计算成果。三精度评定1)粗差或错误判断方法:已知点有三个,以二个作为起算,第三个作为检核,若满足精度,然后将第3个也作为已知点参与起算。2)点位精度评定:在输出结果中以数字的形式显示点位中误差和基线边相对精度。(结论:实践表明,GPS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与GPS点上数据采集质量好坏,也就是基线解算能否合格。)6数据处理中基线不合格重新设置历元间隔和高度截止角的原则?1)历元间隔的设置原则:①同步观测时间较短时可缩小历元间隔,反之,应增加历元间隔;②数据周跳较多时,要增加历元间隔,跳过中断的数据继续解算。2)高度截止角的设置原则:①当卫星数目足够多时,增加高度截止角,屏蔽低空卫星数据参与解算②当卫星数目不多时,降低高度截止角让更多的卫星数据参与解算。7GPS控制点的选点原则?1)点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避免其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其距离前者应大于200m,后者应大于50m;2)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3)点位应设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且视场开阔的地方,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根据情况一般应小于10°~15°4)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且有利于常规测量应用的地方。8拟定观测计划的主要依据?①GPS网的规模大小②点位精度要求③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④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⑤交通、通信及后勤保障。
f9观测计划的内容?(1)计划GPS网与原地面网的联测方案(一般要求重合点不少于三个);(2)同步环组成及连接方式;(3)根据连接方式选定连接点或连接边;(4)同步观测的“采集间隔”和“高度截止角”大小的确定;(5)同步观测的时间长度;(6)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当GPS网规模较大,点数较多,接收机数量有限,可分区观测。测相邻分区应设置公共观测点,且数量不少于3个);(7)编制作业调度计划和进度表等。10RTK测量的作业模式有哪几种?RTK测量系统一般由哪三部分构成(1)作业模式:A快速静态相对定位(主要应于用工程测量中)。
B准动态相对定位(要求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不常用)。C动态相对定位(主要用于小区域精密导航中)。
(2)构成:GPS接收机、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系统。第十章、GPS应用GPS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名词解释:GPS时间系统(GPST):秒长采用原子时ATI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