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典型事例,某幼儿6岁,讲文明,有礼貌,能说会唱,非常讨人喜欢。可当客人问及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时,她回答说:“爸爸、妈妈、老师都没告诉过我,我不知道。”
这则事例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是啊,过度的保护使孩子们无缘经历本该由他们经历的事情,变得过分的依赖,过度的引导使孩子们丧失了接受挑战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能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过度的压力抑制了孩子的天性,使他们丧失了太多独立运用和发展心智的机会。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康心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人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幼儿的自主性教育也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我园以皮亚杰的认知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把区域活动作为切入点,探索适合我园幼儿个性充分发展的课程模式。区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中班幼儿虽然经过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其所表现的游戏行为还是比较单调,重模仿,无明确而独立的操作目的和对事物的联想。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发展的研究,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一、区域活动内容创设中的自主性《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在区域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区域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生成的,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设想,翻阅大量的资料,和幼儿一起共同创设。如:“信的旅行”这个主题,就是因为有许多小朋友看见老师收到信和明信片,不知道是什么,觉得很好奇,都跑来问“是什么?从哪儿来的?”我们从幼儿的问题中看到了幼儿对新知识的渴求,于是就有了这个主题。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既是知道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