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究其原因,和斯皮尔伯格的对于辛德勒的名单的这一题材的表现侧重有关。其实仔细想想,在此历史事件中最能表现主人公心灵救赎深刻性的地方在哪里?是对犹太人的再认识并将其陆续列入名单吗?是与凶残的苟斯斗法吗?是用水龙头给封闭在列车中犹太人浇水吗?似乎都不是。而是他最后高价买别家炮弹去充当自家产品而保全一干犹太工人的生命!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已不只是考验良知和倾家荡产的问题,而是真正关乎个人性命安危:在军需供给上欺骗纳粹的结果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由于缺乏安插苟斯之类的反面主角的空间,无法满足好莱坞类型电影所需要的推动情节发展的善恶对立的主角模式,导演斯皮尔伯格只能将此高危阶段的展现大幅从简(从犹太劳工入营到苏军解放)。但同时又不愿忍受相对平淡的反高潮,所以斯氏便编织了一段运送名单上的犹太人的火车误入奥斯维辛的的制造悬疑的情节去调动一把观众情绪。
库布里克的批评意见,正中要害。斯皮尔伯格好莱坞首席大导的地位和身份,注定此公的战争题材作品不可能具有彻底的反战和人文关怀。无论是《辛德勒》《拯救大兵》还是《兄弟连》渗在骨子里的,还是对自由、民主以及个人英勇主义的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宣扬。但本人又不主张简单地将反战深刻与否作为对于此类文艺作品的决定标准。因为反战精神、人类和平难道就必须是终极真理吗?你真的能确保所谓人类和平的追求必须能造福子孙万代吗?看着近些年快速加剧的气候变暖、两极冰融、海啸、飓风、地震等巨大的自然灾害不禁要问,缺少制约高速发展的人类礼貌,对地球和人类自身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在物极必反面前,为什么人类持久和平能够独善其身?当然了,这些扯的有点远。点到为止。
回到斯皮尔伯格。也许此公的问题与美国电影界长期以来渗透在骨子里自卑心理有关。总害怕别人说他们没文化传统和底蕴。所以最佳影片经常就要颁给给
f有着所谓宏大主题的作品(勇敢的心、与狼共舞)。而导演方面,不少人潜意识里总自觉没创作过终极人文关怀作品,就不算是真正的电影大师(比如伍迪艾伦的伯格曼情结,和斯皮尔伯格)。其实,百年世界电影史已然昭示世人,宏大、崇高的题材未必与导演水平和地位成正比。否则,希区柯克早就名落孙山了,而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作品等文学名著改编影片也早将《公民凯恩》取而代之了。所以,老斯的当务之急就是好好反省重新定位,再不要爱慕虚荣附庸风雅了。当然,期间也急需提高加强对中国的认识。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精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