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启。孔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意思是说,在学生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要施以启,在学生表达有欲而又不能时,教师要给以鼓励和引导。启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出,依据学习过程的律,尊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难予启性指导,启学生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作结论,教师的工作不是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观念等,而是一个帮助者,帮助学生来构造知识,去形成观念。在对学生行启的过程中,“问”的艺术是启的关键,是研究和表现启式教
f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问”的目的是启学生自己行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商讨。可见,“问”在启诱导的过程中极其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如何通过恰当的“问”来启诱导学生呢?一、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教学提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问题的难度与坡度,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也需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x2xymxmy;x44,例1、2、因为第一问比较简单,所以提问的层次是中等生,第二问需要添项、拆项,所以提问的对象是优秀学生。解1:x2xymxmyxxymxyxymx;2:x44x244x2x2222x2x22x2x22x2二、掌握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教学需要是设计提问的客观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问,但要保证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注意问的时机及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如何问,问时应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以免画蛇添足。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
f的:“必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不须”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最佳问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善于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