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何复兴中华文明
作者:何星亮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06期
近10多年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强势文明无孔不入,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文明受到国外文明的严重冲击和威胁。为防止中华文明被同化,为保护中华文明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恢复和创新传统,复兴文明大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二。据一些学者推测,再过几十年,中国将在经济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国防和军事实力也迅速增长,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比,呈现不均衡、不协调的状态。倘若长此以往,不增强文化的力量,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中华文明的特性之一“人文性”也将不复存在。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20世纪初来中国讲学时,十分欣赏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和谐、中庸等道德和核心价值,希望保留这些美德并发扬光大。然而他在当时就提出疑问:“中国人的这些美德能留传下去吗”(罗素:《中国问题》)。不幸的是,当时罗素的担忧成为现实。近一百年来,人们在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时,也抛弃了她的精华。因此,必须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恢复我们的历史记忆。“复兴”不是“复旧”或“回归”,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创新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和价值观,重铸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和为贵、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罗素曾说:“……如果中国不采用军国主义,将来所产生的新文明或许比西方曾经产生的各种文明更好。”
中国历史上以文明立国,应该弘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走文明立国之路,提升国家的文明水平,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恢复文明大国的地位。这是海内外所有华人的共同希望和梦想。
重塑具有中华文明特征的中国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文明或文化的传承者是人,中华文明是否能够复兴并世代传承,关键在于造就具有中华文明特征的人。目前传统美德在许多人身上已经看不到踪影。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价值失落,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唯利是图;私欲膨胀,贪得无厌。许多人身上已经找不到礼仪之邦的特征。
中华文明的趋同性具有使全体公民趋向于共同的道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