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考例7关注重大概念“海禁”
2014江苏高考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f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知识定位明清经济政策“海禁”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材料中的“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以及“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有条件的开放,故选B。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而不在地方;明代朝贡贸易仍然存在,D项错误。答案B知识拓展明初实行的“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进行官方贸易。因此,明初的“海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海禁”,而是一种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考例8关注重要概念“重农抑商”
2014全国大纲高考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知识定位概念理解“重农抑商”解题关键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二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受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项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商业发展的时代特色
f押题1立意:现实生活中的农耕文明印记下图是2014年流行的新年祝福语,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又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生肖”形象,与此文化现象的形成联系最密切的历史因素是
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影响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长期影响的反映D.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的结果答案B解析文化现象是政治经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