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料辨析炎帝相关事迹没有文字记载,仅属于口述史料范畴传说,不可以作为论证传说所涉历史事例的第一手资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的重要史料,排除B、C、D三项;对炎帝在农业领域贡献的相关传说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答案选A。答案A影响史观和史料运用的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方法不同;2.时代局限性等。考例2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关注历史上的“三农”
2014广东高考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C.均田制受到破坏
B.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
知识定位土地制度唐代均田制调动知识材料中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表明当时唐代土地兼并盛行,这致使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即均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不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答案C高考历史概念术语辨析说明、表明“说明”“表明”的含义相似,在客观题、主观题设问中均大量存在。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把握:1强调从材料本身的信息得出结论,立足题干内容、信息是得分关键。如2014年广东卷第13题,江苏卷第4题、全国课标卷Ⅰ第27题等皆为此类。2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问答题设问中,需主观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如2014年天津卷第12题“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核心词:经营形态、手工工场、“丝国”“瓷都”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棉纺织元代松江,明代后期成为主要衣料。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f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考例3关注历史阶段特征明清区域分工与资本主义萌芽
2014全国大纲高考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