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备课,前测掌握学情,课上充分和有效,进而减少作业依赖,压缩复习量,避免不必要的分化。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对作业布置的目的、质量和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倡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基础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指定性作业和选择性作业相结合。借鉴学分制思想,试验“超市型”作业模式。(7)逐步探索建立九年一贯课程观“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兼顾当前发展和长期发展,即处理好阶段显性指标要求和长远习惯与能力形成的关系。中小学衔接的显性表现在六七年级过渡,但中小学衔接的本质不是这两个年级的衔接,而是从一年级做起并包含初中的整体教育观。语文应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较低年级形成的读写能力与人文情感对较高年级学习具备支持作用,避免返工,也避免过早开发引起情感萎缩。数学应在训练技能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教育,小学英语既不提早做初中英语所做的事,即不应书面化过度,同时又为初中作铺垫。科学类科目克服过度书本化,开发研究和实践性学习。音美学科进行一定整合,支持美育教育,体育体现锻炼习惯等非智力习惯养成。(8)加强友好学校交流一方面在北师大合作学校范围内充实交流,取得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在北师大协助下,以教学交流合作为先导,建立一到两所海外友
f
好学校。以此作为开阔视野和实质性促进学习、改进教育方式的战略举措。
3主要分步骤实施意见(1)充分调研与把握学情阶段大约在2012年上半年或10月前,进行教师和学生情况调研,真实地掌握师生的心理状态特点,以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规划“小步子”走起来的一系列措施,力求方向正确,跨度不要太大。例如,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三维教学目标的再解读与实现,实现课堂有效导入、学生有效参与、有效评价的系列步骤等。(2)反复总结与提炼阶段2014年上半年前,对已经开展的试验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反复循环,保留合理成分,优化流程,充实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巩固“合作”,实现“有效”,达成“高效”,在课程建设、生成高效课堂、九年一贯等方面迈出稳健的步子,取得初步的效益,得到师生、上级部门和社会的接受和认可。(3)认定成果和形成特色阶段大约在2014年内,对规划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认定,初步形成有效的、具有汇才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操作流程、评价体系。其重要标志是具有对外交流可输出的价值。(三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1思路和策略我校的教师专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