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f一副家教对联。他教育子女精读一些好书,做像新竹那样蓬勃向上、虚心而耿直的人。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清代教育家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中有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充分体现了他对儿女生活的关心和希望。晚清作家、书法家何子贞集《争坐位帖》字联:入世须才更须节传世积德还积书。
f这幅对联告诉人们:一个好的家庭,除了勤以耕作,惠以为人,还需要读书求学,更新知识。清代另一学者孙寄圃,曾给儿孙撰写一联,要他们坚守廉洁、清贫,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其联云:甘守清贫,力行克己厌观流俗,奋勉修身。清末著名的禁烟政治家、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个穷秀才,但是他为人正直,对子女要求极严格,他曾撰联勉励子女,联曰: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这副对联使林则徐终身受用不尽,终于成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维。林则徐继承家风,也给子女留下了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不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此联是林则徐祠中写的一副对联,其对子女“薄钱财而重德才”的教育思想可谓光耀于世。说明林则徐不愿后代在自己营造的
f“安乐窝”里坐享其成,而是希望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成为有用之材。妙联,情意殷切、生动感人,富含哲理,耐人寻味,是我国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广为流传。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