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创设学法情境夸美纽斯在17世纪就说过:“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寻找真理。”正确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索教学规律,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启发“寻找真理”的求知欲,发展智力,
f培养和提高了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8,以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刚才等分成4份的圆形纸上用彩笔涂出34,再等分成8份的正方形纸片上,同桌分别涂出38和58,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兴趣高,知识掌握牢固。
创设教法情境课题教学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知识的活动,教师要诱发学生的灵感,指导学生学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巧导妙引,导在关键处引在模糊时,引导巧妙得当时,才能使学生积极开动思维,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发现数学课堂的魅力。学贵有疑,疑则有思,疑是思维的起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思维的疑点创设问题情境,并想法设法将“疑点”贯穿于整个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1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之后,我就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厘米的长度去测桌子、椅子等物体的长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让学生去测量更大的物体长度,如教室,学生也高兴地测量起来,可没过多久,就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再测量了,又过了一会,又有一部分同学放弃了……最后,有同学点出了可用大一点的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1米的长度单位,可谓水到渠成。正如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