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法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学生
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要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科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课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三、探究引领孩子学习科学(一)要有探究的欲望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案例:人教版三年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引入“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将一个石头放入水中,石头会怎样?将一个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怎样?为什么石头在水中下沉而木块在水中上浮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的情感。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后又追问“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大小关吗?那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物体在水中的下沉和大小有关吗?那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既然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呢?”遇到眼前的问题,就极大地激发了探究的欲望。(二)探究要有问题空间探究了问题不等于就有了问题空间。案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观察水》“教师出示3杯水,分别在杯中放入盐、面粉和红墨水。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搅拌一下,观察一下盐、面粉和红墨水3种物质,哪种能够溶解在水里”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引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案例中的学生似乎也进行了热闹的“探究”,但并不是因为好奇而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而展开讨论,因为讨论出现分歧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因为问题是教师预设的,学生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在“跟”着教师走。教育家刘默耕说“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