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通过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6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科学的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豌豆具有许多不同性状的品种,这些相对性状易于区分,便于操作;豌豆生长周期短,几个月就可以得出试验结果。2)从简单事物中认识真理: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后,在研究多对性状的传递。3)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假说演绎法推出两大遗传基本规律。7基因分离定理(现代解释)的内容(或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5
f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8总结:1)基因的提出者约翰逊,是指孟德尔的“遗传因子”2)基因分离定律只适应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适应于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3)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都只适应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两个定律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规律,所以原核生物的遗传和细胞质的遗传都不符合该规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一减数分裂:1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2发生部位:有性生殖器官内3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4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比较发生场所子细胞细胞质分裂方式生殖细胞是否变形相同点精子形成过程精巢精子均等分裂变形卵细胞形成过程卵巢卵细胞和极体不均等分裂无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体数目减少一半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2N04N4NN4N4N中期后期末期N2N2N0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NN2N0中期后期2N末期N04N2N4NN有丝分裂间期2N4N4N2N2NN前期中期后期4N末期2N
三.核内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同源染色体项目
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