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与技巧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学生都怕上作文课,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作文内容错别字多,言不及义。一学期下来,大多数语文教师可能会感慨力不从心、收效甚微!笔者根据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体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一、观察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写文章,离不开观察。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呢?首先,应抓住“动情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乐意观察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并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养成观察的习惯,就必须常观察,勤观察。其次,把握“不同点”,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意识各异,审美情趣不一样,因而对相同的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得出不相同的结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再次,讲究观察技巧,灵活运用各种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效率,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讲究观察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要全面观察,直接获取对事物的整体印象,客观地
f认识社会生活。第二,可以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特征。第三,要反复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还可以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二、积累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的积累,怎有“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既要占有正面材料,又要占有反面材料,既要占有具体材料,又要占有概括材料。我们可以从生活、语言、情感三个方面去进行积累:①生活积累。一是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了解社会生活,多关心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二是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舞台,增加生活体验。三是要督促学生养成勤写生活杞记或日记的习惯。②语言积累: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外,可适当推介一些名著给学生,让他们从书本上学语言,要引导他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