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5期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对上海市实验学校案例和其他国家经验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摘要】上海市实验学校20年来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表明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才需要没有课程决策管理体制的转变上海市实验学校及其校本课程开发就失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意义。制约校本课程发展的课程决策权力机构大致可区分为四种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三方面的内在价值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上海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模式内在价值【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86200105000105〔收稿日期〕20010315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以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办学目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性学校。从1981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办“实验班”算起今年刚好20年。如果按照马什Marsh1992等人的校本课程分类办法计算上海市实验学校在过去的20年中一共开发了15门长期使用的新编课程和教材其中一些教材不仅在本校使用而且已经被六个省市的一些中小学选用。属于“改编”“拓展”“补充”“选择”等层次的校本课程更难以统计。可以说没有全体教师20年的“校本课程”研制开发就没有上海市实验学校今日的成就和成功。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市实验学校所取得的经验揭示校本课程发展的条件和价值意义。一、实验学校与校本课程上海市实验学校起源于1978年上海市卢湾区的一项“少年科学实验”。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人才匮乏急需“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优秀人才”。在短短的几年中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一大批以“早出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实验学校”和“实验班”应运而生中国科技大学还办起了“大学少年班”。然而卢湾区的实验班却由于种种原因未满三年便面临停办的危险。正在此时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的领导得知此事经过多次讨论协商决定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具体探讨这项实验的价值与研究方向。上海师大教科所从未来社会发展要求、清理传统教育弊端和吸收世界先进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重新论证了教育实验的
f发展方向。随后上海师大教科所主要在脑科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在认识传统教育理念偏差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开发儿童智慧潜力”“促进学生个性整体发展”的实验目标在简约为“A≠BABC”的系统论理论指导下提出“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方法论。1981年上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