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课本P90上面第一段解决这一疑难。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4、探究活动观察课本图Ⅳ48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然后设计实验方案:(1)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观察瞳孔变化。(2)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3)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近视镜)2、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91内容,结合图Ⅳ49,分析近视的成因。学生分析,表达交流。3、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
50
f是真性近视。4、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戴眼镜)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中间薄,四周厚)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5、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6、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图Ⅳ50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三)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四)、巩固练习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学生分析,教师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