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把亚洲社会看作一种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社会,并且东方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没有内在发展的动力,只有当英国入侵后,这才有了动力,如果光从这里看,梅洛蒂的“亚细亚”特殊论便可以成立。r
但再往后看,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前形式》)中马克思在“第一种所有制”这一部分中论述了“亚细亚所有制”,但马克思在这里既提到了人类由游牧到迁徙的简单过程,同时论述了凌驾于“亚细亚公社”上的国家以及公社成员受一定的剥削,这就给人造成错觉,一方面是非常原始的公社,另一方面有了国家的产生,同样有了“亚细亚”特殊论,但我细读之下发现这里马克思是分做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论述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一种猜想,后一部分是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的农村公社,马克思是把这两部分归为“第一种所有制”之下,我们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第一种所有制”就是“亚细亚所有制”,由于当时马克思还未读《古代社会》一书,因此他对原始社会还无清晰认识,因此他对他有比较清晰认识的过渡的农业公社和原始公社混在一起论述,这才给人错觉。后面论述的“古典古代所有制”和“日耳曼所有制”均同样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的阶段,和“亚细亚所有制”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形式。这一时期,马克思对亚洲的农村公社和原始公社混淆在一起。r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提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在这里提出了“亚细亚的”,从与语意上讲只能指原始社会,只是由于马克思还没有科学的原始社会观,所以把亚洲存在的公有程度较高的农村公社来作为原始社会代名词。再往下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有一句话“小农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一部分构成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一部分又在封建生产方式瓦解后和资本主义并存。同时,它们在原始的东方公有制解体以后,奴隶制真正支配生产以前,还构成古典共同体在其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在这里提到“原始的东方公有制解体以后,奴隶制真正支配生产以前,还构成古典共同体在其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古典古代”也就是指《前形式》的“古代所有制”,专指古希腊罗马,而“原始的东方公有制”和“古典古代”是相互承接的,前面已经提到过“古代所有制”是一种介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就古希腊罗马来说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制真正支配生产以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