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温丽
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供暖节能网
一、中国供热采暖技术发展概况冬季采暖是中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新中国成立56年来,供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热力供热和锅炉供热的发展概况。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深刻地分析现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1.热力供热.中国采用热电联产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是在1958年由北京市建设第一热电厂开始的,48年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在最初的10年中曾有过较快的发展,如继北京市之后,1968年东北地区的沈阳市也率先开始发展集中供热,但是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6年国务院22号文件的颁布,对“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大、中城市积极规划和实施。据统计,1980年北方只有1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到1989年已有81个城市发展了集中供热,供热面积达156亿m2。最近的15年来更有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全国600个设市城市中,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达到了321个,供热面积189亿m2,是15年前1989年的12倍。热水管网58万公里,蒸汽管网119万公里。北京市的热力供热近十几年来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供热面积由1989年的
1
f1675万m2,增加到2004年的8487万m2,目前已突破9000万m2,是1989年的57倍,其管网能力尚有很大余量,只是热源不足。在热力供热发展的进程中,时刻伴随着技术进步。如过去因存在运行管理水平低和缺少有效的调控装置而造成热用户冷热不均,曾采用过加大系统循环流量和提高供水温度的办法试图加以解决,实际形成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运行,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浪费了能源。后来通过采用国外先进调控装置(包括消化吸收研制国产化产品)才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再如,过去的运行调节普遍采用质调节,目前正在探索质、量并调以及为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将枝状单热源系统变为多热源联网的环状供热系统等,这些技术都正在有效地实施和推广之中。此外,大部分供热企业已经在热源的生产和热网的输配上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技术,而供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存在较为普遍的仍是因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这是因为热力供热企业一般只管到热力站,而二次网和热用户终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