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还相当欠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外学生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吐果核或泡泡糖,甚至将吃剩的泡泡糖粘在其他同学身上,盗他人文具等行为。其次,小学生说粗话、脏话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他们的一些粗话、脏话脱口而出,甚至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校园内外“他妈的”、“去死吧”、“猪”、“shit”等之类的话随处可闻。在社会各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同时,相当部分的学生的不文明用语也随之“进步”了,言行举止事实也变得不文明了。(二)自私心过重,与人交往欠缺无私精神在新形势下发展迅速的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与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占居着“特殊地位”,加上家长过份的溺爱给学校的教育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跟他们渐变遥远,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自私心理。以小学生在学校中做值日为例:调查发现,有部分的学生采取个人做个人的态度,只愿意完成分内的,不肯多干一点。而如果是值日组长,则会利用权威,当上“无摇控器”让组员做更多的,自己尽量少干或不干这种现象较多地出现在男生身上。倒垃圾的任务让“石头、剪、布”定断,老师平时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则抛之脑后。另外,一部分学生在对他人的尊重方面做得很不好。他们除了对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师有所尊重外,对其他的任课老师几乎是不屑一顾,上课时自由吵闹的现象常发生;有些学生上学、放学时家长
f需准时专车接送,稍有差迟便是撒娇或大吵大闹,家长领书包、孩子拿冰淇淋的现象常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发生;学生在家里,“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从不参与家务劳动,一家人围着一个小孩团团转,使他(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你们都得听“我”的,有时甚至顶撞家长的现象,但有较多家长给予肯定的是对班主任的尊重比家长高。
(三)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表现较差社会公益泛指关系和影响到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社会公共设施与公共财产。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是个体道德意识、社会意识的窗口,是公共精神、公德心、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主要指对公用设施、公共财产的爱护和保护。在这方面,小学生如果脱离教师的视线,发生破坏公物的行为还是较多的。如在课桌上刻字、划线,在墙上等。而我也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会为了少走一点点的路途踏着草坪跨栏而过,哪怕老师平时怎么教育和吩咐也不理会,总得来说:方便!(四)不珍惜社会劳动成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