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丧失、厌学、逃学、退学。只不过,我们在操作“接受式学习”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是那样的一种心态:教学,唯教材、唯大纲,唯教师。学生就是没有自己内心需求的“罐子”、容器。其实,接受式学习之所以“害人”,是因为“专制”。
二、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和实践
f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学习方式(方法):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接受学习,是强调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除了通过课程结构调整和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外,最终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笔者结合课例培训研讨活动和学习反思,作以下探讨和交流。
1、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实际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构想出一种处理教材的方案。这就需要:(1)明白课程设计的思路,读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2)做好教学内容的转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指向、活动指南和操作依据;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的策划统一起来。(3)进行课程开发,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引导学生活动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如人教版数学第一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就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他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
f材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上课开始把教材中各自独立的三幅主题图设计为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把“分类”环节改为整理钱包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反复的认识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辨析和区分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在“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重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想观念的变革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