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气温控制在28~30℃,保温被要早揭晚盖,尽量增加光合作用,缓苗后要及时插架,用竹杆插成直立架,并及时绑蔓。或用尼龙绳吊蔓。第1茬黄瓜收前应控制浇水。最低不低于13~15℃,超过23℃要放风。前半夜控制在15~18℃,后半夜控制在11~13℃。
3结果期管理:进入结果期以后,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控制好水、肥、气、热,拉长结果期限。秧苗的修剪:黄瓜植株10片叶以下发生的侧枝全摘除,上部侧枝在雌花前留1~2片叶后摘除,多余的雄花、卷须、下部老叶病叶都摘除瓜秧距膜10厘米时开始落秧。水肥管理:根瓜收获后5~7天一次水。盛瓜期看天看地看苗浇水,一般2~3天一次水,并随水追尿素与二铵每亩10~15公斤,一般2次水追一次肥,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加强通风,防止空气湿度过大诱发病害。温度管理:采取变温管理,日出前轻度放风排湿,日出后到午前控制放风,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到28~30℃,此时虽然湿度大,但因温度高不易发病。当温度超过32℃时要放风,上午尽可能维持高温4~5小时,而后加大放风量,将温度降低到18~22℃,这样有利于光合作物的分配。前半夜保持14~17,促进光合作物的运输。后半夜到次日晨保持较低的温度10~13℃,抑制消耗。
七、加强病虫害防治
1黄瓜霜霉病防治症状: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黄色小斑点,扩大后由于受叶脉限制而成为淡褐色多角形病斑,叶背产生灰紫色霉层,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提早焦枯死亡。防治:要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并且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尤其是在黄瓜的采收期更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次数。常用的化学农药有甲霜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阴雨天棚内湿度较大,可以利用可湿性粉剂进行喷粉或者使用烟雾剂;晴天的中午,可以采用喷雾的方法,并且开棚放风,以降低湿度。还可以利用叶面喷肥,喷施1的碳酸氢铵水也可以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此外可通过推广抗病品种,如津春3号、4号、甘丰11号、8号等和通过生态防治等措施,即利用温室密闭条件和黄瓜与霜霉病生长发育时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通过科学管理,控制温室温湿度,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发展,达到防病目的。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子叶受害呈水渍状圆斑,稍凹陷,略带淡黄褐色。叶片受害,初期呈水渍状小斑点,呈多角形黄褐色角斑,潮湿时,叶背病斑处呈白色“溢脓状”,果实病斑为圆型,常形成溃疡和裂口,可向内扩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