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虽然两人都不是真正的主人,但两人的处境却是千差万别。黛玉面对自身处境,自矜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自尊需要,所以,给别人留下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的印象。
32从林黛玉的诗词看她的自我意识
林黛玉有着诗人的气质,她的自我意识中既多愁善感、高洁叛逆、孤标傲世,但同时又真诚直率、热情坦白、宽容温柔。这些人格特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她所写所歌的诗词中。这些诗词从林黛玉第一首充满生命激情的哀歌《葬花吟》开始,经过《题帕三绝》和《秋窗风雨夕》,到《桃花行》《柳絮词》,再经《菊花诗》三咏夺魁、《咏白海棠》《五美吟红拂》,直到最高潮也最悲凉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冷月葬花魂”戛然而止。这些独具匠心的诗词以其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精巧的艺术手法完美体现了黛玉的自我意识与性格特点,回肠荡气、动人心魄。
总结
笔者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经典艺术形象林黛玉的人格特质做了全新的分析。林黛玉的人格特质中矛盾重重,自矜又自尊、敏感又热情、善良又犀利、清高且抑郁、脆弱又坚贞、痴爱与深恨、叛逆与传统等等。生理特性使她敏感、脆弱;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她清高又亲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保存了她自由的本性;两种社会文化促生了她的叛逆思想,又局限了她的叛逆行为。而觉醒的自我意识会最终统一她的文化理想人格,完成对自我的超越。黛玉内心深处潜藏着多个互相对立而又不可克服的特征,这种人格的悖论,与封建传统、文化背景、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矛盾和复杂的多维,是对人性和社会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第50~51页
2董晔二十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J明清小说研究2013(4)
3贺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15(3)
4赵寅论陶渊明对理想人格的探求及独特的的美学倾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