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在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多从具体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处理的角度与教师共同探讨,不要不懂装懂,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这样,难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高,切忌“这堂课太传统了,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这样的评语。
f2。3、个案管理。⑴教学副校长工作就是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副校长一般都有听课后及时点评的习惯,但不少教学副校长一评了之,对所提建议的落实情况缺乏跟踪关注。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有时对教学副校长的听课及评价也只是不得已地应付。只有在建议恰当且给予适量的关注时,改进工作才能落到实处。⑵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摒除“行家”、“权威”的意识,多一些研究者的心态,能真正地关注教师的发展。在进行了常态的教学分析与策略指导后,教学校长应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将好的方案制定到教师今后的工作中,并且定期回头看,通过“建立教师回访档案、交流札记、反思案例分析、组织大文大理的听评课活动等方式”,与教师共同尝试解决问题,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研究的快乐。这样,可以调动教师课程研究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切忌空说“你自己多听听好课,多看看理论书”。2。4、服务第一,当好参谋。⑴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不论教学校长水平多高、功底多好,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应坚持“研究”是基础,“指导”是形式,“服务”是目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因而教学副校长的管理与指导应是教师发展的助力器。⑵新的课程标准和多样化的教材,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都是全新的东西。教学副校长要当好教师的参谋,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先学一步,还可以采取蹲点学科组的办法,参与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多通道提供信息资源,建立学校的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给教师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更要做示范,亮绝活,与一线教师共同磋商、共同进步,切不可以批评为大棒,以分数为杠杆来进行管理,不能总是对老师说“我只看考试成绩”。2。5、跨学科听课。⑴“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整合,学科课程已经超越不同知识体系,知识的分割线和学科间的隔离带将不再明显。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⑵教学副校长不能只关注自己学科的发展,不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