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副校长的六点体会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因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校长的诸多副手中,事务多、压力大、责任重。有人戏称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生产队长”,可见其工作的重要。如何践行教学副校长的职责,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了六个方面:2。1、认同教师的个性差异。⑴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力图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的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而对教师评价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⑵教而优则仕。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一般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多年的实践及研究,使他们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好课”的常模,而且在管理中,常常以这种常模为参照,要求教师、评价教师,一旦教师达不到这一要求,轻则否定,重则呵斥,而忽视了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信,延缓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⑶这种认识是不恰当、不实际的。“①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差异性,恰恰是这种教学的差异性、多样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和教学效果。②由于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各不相同。”⑷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应充分尊重教师业务水平的差异性,站在特定老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看到每一节课的优点与不足,用发展性的标准来衡量其教学过程,指出改进的方向,不要随意地将教师评得一无是处,那是极容易挫伤一部分教师积极性的。有耐心、能等待、看进步以及施行“保护性教育”,是分管教学副校长践行的管理理念,切忌类似“这节课上得太差了”的评价和判断。2。2、多务实,多对话。⑴由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自一线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有成功的实践,也有超出一般教师的理论素养。因而,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分管教学岗位时间较长的副校长,往往套话连篇,开口必谈“新课程”、“建构主义”,即总是过于理想化,而且空而无物,加之学科间的差异,他们的业务指导,往往绕来绕去绕不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上。往往将新课程挂在嘴边的人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新课程。新课程不需要理论家,而是需要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以前做普通教师一样,身体力行完成新课程。⑵教学副校长要科学定位自己在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适应以参与性指导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方式,要让教师谈体会谈感想,要提倡平等对话。教学副校长还应善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