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问题小说在1919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推向高潮。
问题小说形成潮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现实人生有问题而人们开始思考人生问题。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二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新感觉派”小说(30年代现代主义):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等。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
“冰心体”:冰心散文独具特点的一种清丽、典雅的语言风格。古文学语言与现代文学语言相交汇,在行文中时不时出现某些文言词语;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美感丰富,抒情性强;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
f语言的音乐性强;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般是指从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等。
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他们超越社会政治层面,强调地域,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的思考创造,形成了一股潮流。
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