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与合作的策略研究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正变得非常突出和普遍。这非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或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所以,我稍微思考了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相处模式,发现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双方通过有效沟通以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
观念束缚人。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另一方面,是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
(二)与学生家长职业、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差异相关的因素。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多元化的家庭文化,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
(三)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沟通的困难,而沟通渠道的闭塞、单纯在客观上不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如前所述,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就会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客观上给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
所以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必须要多方面的讨论,这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到底要如何沟通呢?我认为下面这些是可以遵循的一些要求:
(一)从克服主观障碍因素入手,使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双方建立期起沟通的意愿
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是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总原则是: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但班主任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f首先,班主任自身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