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深。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也未全面普及,重智育,轻德育,重政治,轻思想,重说教,轻引导,重纠错,轻扬长的情况仍然突出,甚至出现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的现象,教育管理者也常常扮演着“救火队”“消防员”“生活保姆”的角色。这都需要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面对新世纪的“90后”大学生,针对其思想行为特点,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求突破。
(一)加强宏观大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加强以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和团日活动、班会组织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协调沟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形式的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我国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化校内外周边环境、传媒环境、网络环境,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与渗透式教育方法结合起来,立足于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增强理论育人的引导力。
(二)促进中观社会环境中的思想政治体验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实习劳动、科学研究、科技竞赛、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军训等,通过提供健康向上、宽裕自由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得到充分的社会体验,在社会体验中锻炼人,在服务社会中学会自我管理,在思想政治体验中提升个人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达到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三)改善微观个体的思想政治引导
重视“90后”大学生的个性思想和心理发展,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的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健康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