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河流湖泊问题
一、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变化加大,洪峰时间提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腾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二、影响下渗的因素:地形坡度(自然人为)、植被情况(自然人为)、降水强度及历时长短(自然)、地面硬化(人为)三、河流湖泊对气候的影响:调节作用河流湖泊对降水的影响:增加区域空气湿度,可能增加降水量(但降水量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河流湖泊对气温的影响:使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也可减小气温年较差。大湖效应: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冬季通常以雪的形式出现。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当冷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湿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冬季多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但是夏季因为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其温度低于周边陆地,导致湖区出现下沉气流,故湖泊中心处(或湖区)降水量会较周边陆地少。四、河流对地形的影响:①流水侵蚀地貌: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②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③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首先考虑弯道)。④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崇明岛等。⑤河床特征:上游侵蚀为主,河床深而窄,呈“V”型;下游堆积为主,河床宽而浅,呈“槽”型。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入海泥沙量、海水顶托作用、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水下坡度缓)、潮流作用弱五、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由高水位补给低水位。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和地下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枯水期相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