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的要求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异。
6结构设计要求
1
f61模块化设计要求1由设计任务书及底盘总布置确定车架基本结构(三段式、直大梁1)和基本参数(轴距、前悬、
后悬及前后纵梁开档、纵梁截面);
2)由动力总成中发动机布置确定纵梁上发动机悬置安装孔位置;由冷却系总成布置确定水箱牛腿
及风扇牛腿安装位置;由进气系总成布置确定空滤器支架安装位置;由排气系总成确定消声器支架安装
位置;由空调总成确定压缩机牛腿安装位置;
3)由前、后悬架总成布置确定前、后悬钢板支架位置、减震器、缓冲块安装位置或空气弹簧支架
安装位置、推力杆支架安装位置、稳定杆支架安装位置等;
4)由转向系总成布置确定方向机安装位置、中间垂臂支架安装位置或角转向器支架安装位置;
5)由车身总布置确定车架各牛腿安装位置;
如上述几条中安装位置有干涉,则和相关设计人员勾通并协商统一解决。至此,车架基本框架就已完成,接下来就是车架各部分总成的细节设计2。
注:1,本文不包括全承载式车身的全桁架结构车架
注:2,制图时可先作出坐标网格线以方便作图
62标准化结构、零部件
621纵梁结构及强度设计纵梁的形状及断面如右图1示:
纵梁受力极为复杂,设计时不仅应注意降低
各种应力,改善其分布情况,还应注意使各种应
力峰值不出现在同一部位上。例如,纵梁中部弯
曲应力较大,则应注意降低其扭转以应力,减小
应力集中并避免失稳。而在其前、后端,则应着
重控制悬架系统引起的局部扭转。提高纵梁强度
常用的措施如下:
一、提高弯曲强度
1,选定较大的断面尺寸和合理的断面形
状(槽形梁断面高宽比一般为3:1);2,将上、下翼缘加厚或在其上贴加强板;
3,将受拉力翼缘适当加宽;
二、提高局部扭转强度
图1纵梁形状及断面
1,注意偏心载荷的布置,使相近的几个偏心载荷尽量接近纵梁断面的弯曲中心,并使合成量
较小;
2,在偏心载荷较大处设置横梁,并根据载荷大小及分散情况确定连接强度和宽度;3,将悬置点布置在横梁的弯曲中心上;
4,当偏心载荷较大且偏离横梁较远时,可采用K形梁,或将该段纵梁形成封闭断面;5,当偏心载荷较大且分散时,应采用封闭断面梁,横梁间距也应缩小;6,选用较大的断面;7,限制制造扭曲度,减小装配应力;三、提高整体扭转强度
1,不使纵梁断面过大,在纵梁大断面处、横梁采用腹板连接;2,翼缘连接的横梁不宜间距太近;
四、减小应力集中及疲劳敏感
1,尽可能减小翼缘上的孔(特别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