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2006对20022004年期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共3016家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检验得出结论:①计提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②减值前亏损的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③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处于利润平滑的目的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④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避免盈余下降。于李胜2007对新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新准则中关于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并且由于财政部、证监会的相关政策实施得当,抑制了上市公司在准则过渡期突击转回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沈烈,廖育娟(2009)通过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进行研究,揭示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关系,着眼于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新特点来分析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降低了资产信息的相关性;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仍不能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关注逐年升温,主要围绕运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研究,并且初步证实,具有避免ST、扭亏、亏损、变更及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
f为。这些文献的特别意义在于探索了中国特定的制度因素如ST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是国外的文献所没有涉及的。但是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现在看来还比较粗糙,不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3.主要研究内容
一、引言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一)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1、资产减值的认定2、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3、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盈余管理的概念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三、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二)新准则对非流动性资产盈余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分析(三)案例分析四、加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建议(一)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二)加大严惩力度(三)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