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目的和意义
目的: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于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做出了全新的规定,力求更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的质量。但从近六年的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现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其还存在一定缺陷,这些缺陷仍然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的空间,鉴于我国上市公司有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结合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结果来做出一些约束建议。意义:本文将在对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制定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f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MeNieholS和Wilso
1988通过对单一应计项目备抵坏账的调查来研究企业管理人员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作者认为,当公司收益异常波动的时候,都会选择能调减收益的备抵坏账的处理方法。发现当企业的利润非常大或非常小时,企业都倾向于提取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有利用减值政策进行利润平滑和大清理的盈余管理行为。Zucca,Campbell(1992)研究了19781983年间67家公司发生的77次资产减值。作者运用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收益,发现77次减值中有45次是在盈余低于预测值时被确认的“大洗澡”动机,只有22次是在盈余超过预期值时被确认的“平滑收益”,作者认为这是资产减值被用来盈余管理的证据,同时,研究发现大量的资产减值是在第四季度确认的。Riedi2004对SFAC121发布前后资产减值的报告动机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准则发布之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经济因素的关联度比发布之前更低,而与公司“大洗澡”行为有更高的关联度,SFAC12发布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不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经济状况,相反,随意冲销体现的机会主义更加强烈,导致是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国内研究:黄婷晖2002对特别处理公司、暂停上市公司或终止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的前一年执行减值准备政策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这些特殊的公司在被处理的压力下,在重要年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给予的权利进行盈余管理,计提了高比例的超常减值准备,这样可以使公司在下年转回减值从而提高利润,摆脱被ST、PT或者是停牌的危险。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