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2011年教师师德培训材料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