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
②将RTFOT后的沥青样品移至紫外线环境箱中,环境中为6根额定功率为40W的灯管,温度为25℃,照射7天。
③测试紫外线老化前后的针入度,软化点,车辙因子。
本文引入概念老化指数Ksi,Ksi评价老化性能的优劣,Ksi越接近于1,老化性能越好。
测试结果如表7~表9、图4、图5。
分析表7~表9与图4、图5可知:
①工艺二的针入度老化指数比工艺一小,更接近于1。
②工艺二的软化点老化指数比工艺一大,更接近于1。
③工艺二的老化前后车辙因子曲线比工艺一的更加接近。
综合说明,工艺二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比工艺一优异。改性沥青老化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改性剂的老化,另一部分是沥青的老化。在废胶粉改性沥青中,改性剂为废胶粉,工艺二的糠醛抽出油预处理废胶粉会使废胶粉颗粒外部裹一层糠醛抽出油,糠醛抽出油具有很好的抗老化能力,因此,废胶粉颗粒抗老化能力大大提高;此外,废胶粉掺入基质沥青中,含糠醛抽出油的废胶粉会有部分糠醛抽出油渗入基质沥青中,使基质沥青抗老化能力提升,废胶粉改性沥青抗老化能力提高。工艺一中,只是将糠醛抽出油加入基质沥青,基质沥青渗入废胶粉颗粒的分量较少,作用较工艺二也就大打折扣。
3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放大1K倍观察微米级的废胶粉颗粒分布情况,主要目的是研究两种不同的工艺对废胶粉颗粒在改性沥青的分布情况与外貌特征进行探究。结果如图6、图7。
对比SEM图可知:图6中废胶粉颗粒大小不一,粒径相差较大,形状不规则,分散相对稀少;图7中废胶粉颗粒粒径较为统一,形状大多为圆形,无棱角,分散较为密集。从两幅图对比可知,工艺二的废胶粉剪切较为均匀,性能应该更加稳定。主要是由于糠醛抽出油在预处理时,已经将废胶粉浸泡,发生膨胀,在高速剪切仪的高速剪切下,废胶粉颗粒更加容易被磨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碎,颗粒变得跟小,更容易分散,由于径厚比变大,导致基质沥青整体上的浸入深度更深,更多,废胶粉进一步膨胀,导致废胶粉颗粒棱角脱落,比工艺一改性程度更深。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两种工艺的流变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老化性能与SEM下废胶粉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废胶粉糠醛抽出油预处理方式135℃布氏黏度更小,这意味着这种工艺所需要的施工温度更低;②废胶粉糠醛抽出油预处理方式较常规方法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老化性能都更加优异;③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废胶粉糠醛抽出油预处理后的废胶粉分布更加均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