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为工艺二中的废胶粉吸收糠醛抽出油的质量为总质量的21),同时利用电磁炉加热至180℃。③利用高速剪切仪剪切45mi
,控温(180℃)。④剪切完毕后放入180℃烘箱中保温1小时。工艺二:①将糠醛抽出油加热至120℃,糠醛抽出油呈现为流体状态。②将废胶粉加入120℃的糠醛抽出油中浸泡6小时,再使用汽油冲洗废胶粉,过滤,放入空气中晾干24小时。③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保温1小时。④将180℃基质沥青中加入20(内掺)的废胶粉,先用玻璃棒搅拌5mi
,同时利用电磁炉加热至180℃。⑤利用高速剪切仪剪切45mi
,控温(180℃)。⑥剪切完毕后放入180℃烘箱中保温1小时。2宏观性能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1流变性能
将两种工艺制备后的成品废胶粉改性沥青进135℃布氏粘度测试,其结果如表4。
分析废胶粉改性沥青两种工艺可知:
使用工艺一制备的废胶粉改性沥青布氏黏度比工艺二制备的废胶粉改性沥青布氏黏度大很多。主要是因为晾干的废胶粉改性沥青中吸收了少量的糠醛抽出油,在废胶粉浸泡在糠醛抽出油中时,废胶粉颗粒已经发生了吸收油分溶胀,因此,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布氏黏度也较常规的废胶粉改性沥青布氏黏度小。
22高温性能
将两种工艺制备后的成品废胶粉改性沥青进行DSR试验,其结果如表5、图1。
分析表5与图1可知:
①车辙因子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四个温度下,工艺二的车辙因子大于工艺一的车辙因子。车辙因子与沥青路面的高温性能有所联系,美国SHARP计划认为,车辙因子越大,高温性能越好,因此,本文认为工艺二制备的成品废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工艺一。
23低温性能
将两种工艺制备后的成品原样废胶粉改性沥青进行BBR试验,其结果如表6、图2、图3。
分析表6与图2、图3可知:
①两种废胶粉改性沥青制备工艺都呈现一样的规律:温度越低,BBR试验m值越小,蠕变劲度越大。
②根据美国SHARP计划,m值小,蠕变劲度大的沥青,沥青低温性能越好,因此,工艺二呈现出的低温性能比工艺一优异。低温下,沥青变脆变硬,因此难以发生变形,在沥青路面上则表现为低温开裂,蠕变劲度越大,变形能力越差。工艺二中的废胶粉进行了与糠醛抽出油吸收结合的预处理,与沥青质结合更加融合,因此在低温下也能承受更大的变形,m值也就越大。
24抗老化性能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本次抗老化性能测试使用的为紫外线老化,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两者工艺的成品废胶粉改性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T),烘箱温度为163℃,保温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