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准网的分析指标是世界最好的,一些元素地球化学图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摘编自刘晓慧《走进王学求的地球化学世界》)材料三:在天线研究领域,曾经很难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看到中国学者的影子,而近些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在天线制造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2018年2月6日
f下午3时,中国领衔建成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首台天线样机精彩亮相。这是继2015年中国提交的方案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被确定为SKA反射面天线研发的唯一设计方案后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作为全球最大的天文学国际合作项目,SKA建成后的运行将会产生空前规模的数据,这就要求建立依赖于超级计算技术的数据处理支撑体系。近年来,中国超级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为SKA大数据处理作出更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保淑《中国智慧让“天眼”明眸善睐》)材料四: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作为托卡马克超导装置,它将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最终实现核聚变能量的稳定可控释放,预计在2050年前后实现核聚变能商业应用,从而造福人类。2007年ITER组织成立,中国作为理事会“七方”成员之一,承担了项目工程建设阶段18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建成并升级改造的东方超环(EAST),2017年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创造世界记录,2018年再次创下了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的记录。这些实验成果,为未来ITER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正式加入ITER组织后,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带领团队花费三年编制和推演了一套与ITER组织机制完全契合的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这为中方后来在关键时刻解决总体工程难题,提供了机制和时间保证。十一年来,ITER组织中方职员数量持续上升,目前比例已经超过9,仅次于欧盟。
以托卡马克聚变堆为基础的未来聚变能电站假想图(摘编自房琳琳《中国智慧点亮“人造太阳”》、韩吉辰《探秘“人造太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这与我国科技发
f展迅猛,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成就有密切的关系。B.用中国智慧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可以有不同形式,既可以是由中国人主持研究工
作,也可以是中国提供独有的设计方案或实验成果。C.SKA首台天线样机和东方超环(EAST)之所以能在不同领域开创新的世界记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