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你自己,修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真诚做人,立身之本。三、阅读第三段思考第三段说“修身”的关键是“正心”,请据本段谈谈你的理解,写几句话。“正心”指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让心归于本位,做到平心静气;一切的愤怒、恐惧、溺爱、忧虑、嫉妒都会使心偏离本位,人就会浮躁;浮躁的作风会使人干任何事都心不在焉,又如何去学习好的思想道德?先讨论《大学》里面的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请对这种关系进行分析。《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的目标。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小结: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
4
f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
(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熹说:喜
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
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四、阅读第四段思考
第四段论述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强调了修身要做到不“辟”,即认知事物判断是非要做到不偏不倚,因为感情往往影响认知和判断,请举例谈谈你的见解?
比如“月是故乡明”,比如“智子疑邻”,比如史家主张直书,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恶而知其美”等。
【小结】在这里,修养自身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