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对添字、漏字现象这样激励道:“第一遍错了是正常的。”第二遍还错,“这遍没读好,还有第三遍、第四遍”,“别紧张,慢点儿,大家都在耐心地听呢。”一直到学生读对,给予鼓励“了不起,你成功了!”如此鼓励,学生得到了信心。
二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教师不唯书
f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只有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发挥,自身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就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不唯书,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比如课堂中分析润土悲剧的根源,有一位学生说悲剧的主要根源不是当时的社会,而是他自己迟钝的性格,“种出来的东西只能烂掉,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地去卖掉,哪怕送人也比烂掉强几倍”足见多有个性。
刘心武写过一篇文章,批评他的老师,说老师有一种扼杀学生个性的倾向。刘心武从小爱写作,老师在班上读他的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文章中写了一句:“这是作家掷向浩渺宇宙一声强劲的呐喊。”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带着不置可否的态度。好在刘心武不服,继续向杂志社投稿,不久,他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了。
三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形成一种激励策略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于评价,我们不能“五个手指一样长”,忽视他们的优点和存在。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挖掘出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形成一种激励策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证明,罗森塔尔的谎言(其实这个“谎言”就是“赏识”),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传染给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异乎超常的提高。可见,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挖掘和激励得当,那将得到不可限量的发展。
三、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
一对正确性回答的激励性评价
1对相同水平者,评价用语要多样化
面对正确的回答,教师在评价时显得得心应手,然而有的教师在评价用语上往往很单一,学生要么是“很好”要么就是“真好”,不能评到学生回答的要害。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下来,激励性评价全是“很好”应对,学生听了不新鲜,听课老师见了乏味。虽然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但缺乏激励的技巧,结果学生不耐烦,回答问题没有积极性。
而一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