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成绩下降。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动机水平与效率并不是简单的直线性关系,以达到最佳学习成效的动机强度为最佳动机水平;当动机强度低于最佳动机水平,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果不断增加;当动机强度超过最佳动机水平,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成效则不断下降。
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
f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
减少失败感。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
意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兔失败者,则要
安排少争或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
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6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以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为主要代表
人物。韦纳对个体在行为之后,对自己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认知解释进行了集
中研究,并认为这种解释是复杂而多维的,并将影响其今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
因此,韦纳的归因理论又称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维度
成败归因
内外源
稳定性
可控性
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可控的不可控的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工作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况
√
√
√
外界环境
√
√
√
归因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韦纳提出了归因的三
个维度: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根据内外源维度,可将行为成功与失败的原
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
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人们通常将自己行
为的成功或失败归为以下六种原因: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这六种主要原因又分别纳入三个维度:内外源、稳定性、
可控性。
f【真题演练】
1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
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
B非常难的任务
C比较容易的任务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