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些物品的存在又极大得占据了独生子女的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对孩子良好性格形成不利。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许多独生子女年纪很小就能弹得一手好琴,写得一幅好字,画得一幅好画,但是他们的脾气也相当大,性格存在着严重缺陷,高傲自满,不懂感恩,不懂分享等等。
3.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不利于独生子女良好性格的养成在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符合“听话”“勤奋好学”
这两个好标准就是好孩子。作为父母,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吃好,喝好,穿好,只满足于做“衣食父母”,他们宁可自己少吃一点,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宁可自己少穿一点,也要让孩子穿得更好一点。他们把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给孩子一个人享用,于是,孩子便有了独享意识,不肯与他人分享。5却长期忽视独生子女的精神需要,动不动就把孩子交给“全托幼儿园”“不会思考的玩具”“电视”“电脑”等等。除此之外独生子女家长们把父辈,祖辈全部的期望都压在一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尤为强烈。仿佛孩子就是实现他们愿望的一个“活生生的工具”,孩子还未出生就已为他们的将来设计,不惜倾注大量心血为孩子投资,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给他们买各种资料,在其成长过程中提出过高,过多,过严的要求和希望,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已超过现实,与孩子发展的实际有很大的距离。意识指导人们的行为,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也就导致了教育方式上的不当。许多独生子女家长经常会采取“高压政策”“粗暴打骂”“绝对听从”等不良教育方式,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不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正如一个作家评论“有时独生子女的家长不能像其他多子女的家长一样对孩子放权。他们没有让自己唯一的孩子像其他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一样,早早地被允许独立做一些事情。”6家长的这种方法不利于独生子女的良好性格的形成。
4家庭不和谐,关系破裂,易使独生子女产生自闭,忧郁内向,有暴力倾向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完整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残缺,单亲家庭。生长在这种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更为多一些。他们过早地承受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感情折磨,承受不应有的孤独和寂寞,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对社会、人际交往等产生偏激的看法,不能以积极健康的方式面对社会,还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的思想情绪。(二)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性格的影响学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