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以沟为界接XX县甘井镇东旦村,北衔起XX村。辖朱家店村、介家店村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318户,1239人。全村总面积6300亩,耕地2467亩,果园200亩,村民以小麦、玉米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以油菜、豆类、西瓜种植为辅。2014年人均收入6520元。
20世纪70年代之前,该村一直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改
f革开放后,逐步开展了养殖业,有几家小型的养鸡场。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经营不善,效益甚微,相继倒闭。20世纪80年代,村委会根据上级号召,村民进行烤烟种植前几年颇见效益,后来几年收益下降,便自灭了。20世纪90年代初村民开始种植苹果、梨、建果园,村里四周大片果园初成。春季花香田野,秋季果实累累。近十年来,部分农民学种西瓜,产量收益甚丰。2013年,村内养殖业生猪养殖达200头,农养鸡3000只左右,羊存栏300只,产值150万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不利民生的落后条件不断改观,水、电、路三通基本解决了村民生活困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三告别”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XX村发生了有史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居住零散,占地面大、脏、乱、差的贫穷山村,一改旧貌。拆迁了百年来的破墙、漏房,推平了几代人居住的地坑窑洞,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新农村以南北主道为主线,东西两边坐落民居。现已排为九列,三、四组基本搬入新村,一组的旧村位居新村之北,以坐北向南排列。村委会位居新农村中心,建有中心广场,一棵古老的核桃树遮蔽下的水泥面广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周围设置各种健身器材。2000年,硬化道路460米,安装路灯10盏,铺设下水道230米。
本项目是通村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满足XX镇发展形势要求,加快乡村开发建设速度,更是完善了XX镇的交通路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XX镇的交通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提升XX镇的城镇形象,有利于将XX镇建设为生态宜居的、文化产业、旅游休
f闲城市新区,并可挖掘项目区域内土地增值的潜力。211XX镇概况
XX镇,XX县政府驻地,位于XX县南部,东隔封侯沟与御驾宫示范园区相望,南和乾县吴店接壤,西以漠西河为界与甘井镇相邻,北和永平乡、渡马乡比邻。属中部梁塬沟壑区。北依XX梁,东、西临沟,塬面凹凸相间。南部塬面由北向南倾斜,镇政府驻县城新永路东段。
全镇总面积88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0009户,39867人。总耕地面积51795亩,其中果园面积35万亩。
312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