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测试和正在逐步铺开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建立汉语能力测试标准体系,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应试人的汉语综合能力,构建完整的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能力测评体系;通过制定评价标准与进行综合测查,提升国民的汉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国民语文素质的要求。还有一系列类似的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和教学的措施都为现代汉语的更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消极影响
1、带来大量错别字。这种错别字的产生一种是在用电脑键盘打字时无意识错打的,另一种情况则是网民们认为有意思故意错用。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就是人们故意而为之。青少年群体是网民群体的主体(有资料显示,网民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的人群,占网民总人数的389,是第一大网民群体,是网络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长此以往不加强调和引导,他们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青少年一旦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不利。”(张红镝《谈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第2期总第60期更严重来看,错别字的过多使用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前景,在对所有学生都无比重要的高考中,语文试题150分作文便占60分,比重相当大,但是据近几年的新闻调查报道,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有增多的趋势,受网络的影响篡改成语的现象也很多。若严格依照高考改卷数着错别字扣分的政策,网络语不良习惯带来的错别字真的是害人匪浅,严重的可能因为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影响到青少年们的前途。
2、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网络语言中的大部分语法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是也存在一些淡化汉语语法的现象,“造成书面语言的语法失范。语法规范,是语言规范化的重点之一,然而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合语言的现象,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成为书面交际的障碍。”(刁晓丹《网络语言利与弊的分析》,辽宁高职学报,第11卷第7期)例如:名词和形容词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是不能重叠的,但网络语便存在很多这样的用法,“东东”表示东西,“漂漂”表示漂亮等。还有一种很典型的就是词语的混乱搭配。如:“他伊妹儿我了”,“你百度了吗?”,“很女人”等等不规范的造词造句。这种影响到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