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
张丽华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问题的提出
某教师在讲完辛亥革命的内容以后问: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清楚不清楚?清楚。辛亥革命为什么能赶走皇帝?(一时语塞)。显然,这种情形在教学中司空见惯了。比如,教师对学生“对不对啊”、“好
1
f不好啊”之类的提问;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目过大的提问等等。“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产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干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向学生提问。
二、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1、知识性的问题1直观设问法。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基础知识。2综合归纳法。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达到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记忆性与总结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大好的学生多多回答。2、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1层层剖析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例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提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因而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