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孔子的孝亲敬长、讲求仁义道德等思想时至今日还是有它的进步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的。“孝悌”乃是德育的根本,孝对长辈的尊敬、孝顺;悌对同辈的尊重、友爱。这些应该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面对新时期的幼儿品德教育,我园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以幼儿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教材,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小事入手,避免空泛乏味的口号式说教。我园部分班级教师以《三字经》《弟子规》为幼儿德育教材,生成了一些新颖、有趣的课程,幼儿在朗诵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良品德的熏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是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孝悌”德育内容发扬光大,并将其延伸、扩展为爱父母、师长;爱手足、同伴;爱班级、幼儿园,从而引申出亲情教育、礼貌教育以及谦让、诚实、合作、守信、宽容、合群、活泼、大方、进取、坚持、乐于交往、爱护公物等等一系列个性品质教育。并将这些品德教育内容转化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等道德行为的培养,最终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达到幼儿品德教育的最佳效果。二、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的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点,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他有好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上就会逐步形成自我,学会用心去体验,用大脑去思考、判断。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重形式的生动活泼,方法的灵活多样,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环境或情景,让幼儿在真实的事件过程中去体验、感受,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幼儿园德育活动的开展,主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注重随机教育,教师
百度文库
f应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适当引导,即可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爱护公物等优良品质;小朋友摔倒了,教师稍加示意,就会强化幼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个性品质;一位幼儿不小心打碎了自然角的金鱼缸,教师如果抓住机会,在保护这个幼儿自尊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即可通过这件事树立幼儿损坏公物要赔偿的责任感,爱护公物的责任心,以及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