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至2015年,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专项扶持茶产业发展。
5
f《桐柏县生态农业规划》明确提出今后几年,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建成一批茶叶、林果、中药材、花生、畜禽等特色明显、生态良好、产业支撑的农产品基地。到2015年全县高标准无公害茶园达到10万亩,其中核心区的每个乡镇至少发展2-3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茶园,辐射带动区的每个乡镇至少发展1-2个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茶园;全县有机、绿色茶园达80%以上,年产名优绿(红)茶2000吨。222项目建设的背景
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历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都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随着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生态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业耕作制度不合理,农用化学品投入依赖性强,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使土地和农产品受到污染;一方面冲击了
6
f农业生态系统,破坏了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一方面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浪费,产品质量下降。加之山区农民多数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加工方式,茶园果园较分散,良种不多,管理不够精细,产业化程度低,茶叶果树利用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度开发,名优茶加工设备较少,加工技术及品位较低,产量未成规模,导致在价格上不能体现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不足,果茶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茶农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等,制约了当地产业比较优势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所以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立农业生态示范园已成必然趋势。近年来,桐柏凤鸣山农林茶果专业合作社围绕桐柏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战略总体目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