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孩子的培养与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学校和父母的重视。孩子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有直接获得和间接获得两种途径,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直接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间接获得,即从书本、老师和家长获得。但间接获得的知识不经过自身的感悟,很难内化为能力。本文针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要重视直接获得知识增加孩子的亲身体验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关键词孩子体验成长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拥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并且能独当一面。如何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注重孩子的内心体验,引导孩子自我成长,让他们在自己的体验中快乐成长。体验,即“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体验到的东西使得人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1。有关资料显示:阅读和听到的资讯,一般只能学到1015,但体验过的事,却能收获80。平时在孩子的教育中经常是教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学生都懂,但却不能落实在日常行动中,而这些道理如果是他自己悟出来的或从亲身经验中得出来的,则会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孩子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及经历中的成长是不可替代
f的。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增加体验环节,经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体验自然一个小记者在访问国家总督学柳斌爷爷时,问柳爷爷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柳爷爷回答说:“捉小鱼小蟹,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我家旁边有一条河,小河里小鱼、小虾、小蟹可多啦。我很会抓小鱼,双手轻轻插入水里,就能捧起一条鱼。我和小鱼玩一会儿,再把它放回水里。抓螃蟹最有趣,夜晚打着灯往河里一照,河边被照得通明,螃蟹一见亮就躲了起来。这时,只要你轻轻搬开河里的石头,就会看到小蟹全都在石头下面……”2。可见,柳斌先生对童年生活一往情深,相信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据说,越是与大自然亲近,越容易感情丰富;越是顽皮好动,越使生活乐趣无限;而感情丰富又顽皮好动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同时,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的创新性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遗憾的是,在今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