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十四章、中国葡萄酒城第一节、凉州葡萄酒的历史凉州葡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从《史记》“大宛以葡萄酿酒”和《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等记载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种子之后,这里就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并逐渐开始成为贡品。东汉时,凉州葡萄酒已负盛名,以味美醇厚驰名遐迩,显赫于京师。《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张让斗酒换刺史”是我国最早记载关于葡萄酒的史事。《艺文类聚》卷87引《续汉书》:“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新城太守孟达之父,张让是灵帝时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这则史料,《三国志》《敦煌张氏家传》《古今图书集成》《三辅决录注》等多种史书都有记载,但数量记载有“一斛”“十斛”“十斗”之异。无论数量多寡,仍可见当时葡萄酒应属稀有物品,身价之高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魏文帝曹丕喜欢饮凉州葡萄酒,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了诏书:“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使得葡萄酒逐渐成为王公权贵筵席上常饮的美酒。“中华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4里评价凉州葡萄酒:“葡萄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唐代诗人刘禹锡《葡萄歌》中引用“孟佗斗酒买刺史”的典故写道:“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文意说,葡萄美酒让人喝不够,一斗就能换个凉州刺史。《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杨太真外传》卷上载: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赏牡丹花,杨贵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妃饮罢,敛绣巾再拜”。中国历史上关于葡萄酒的诗歌最广为人知的莫过是唐朝使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绘了远征的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