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构特征明显全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齐全。其中耕地占绝对优势,占土地总面积的,说明全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区;由于山区面积较大,未利用土地及林地所占比重也较大,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和,位于第二、第三位;建设用地位于第四位,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他依次为园地、牧草地等。(二)土地利用率较低,后备耕地资源贫乏
f受北部太行山区及南部滩区固有地形特征的制约,2005年博爱县土地利用率仅为,低于焦作市的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耕地不可避免的被占用或被改做他用,而可以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却有限,在全县公顷未利用土地中,绝大部分是难以开发的山丘区荒草地,后备耕地资源贫乏。(三)土地利用呈现区域性分布规律博爱县地处太行山脉与洪积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山地、丘陵和平原。从全县来看,中部和南部平原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高产稳产田集中分布,土地生产力高,耕地所占的比重大;而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多,耕地较少,耕地中且以旱地为主。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出现南高北低的地域性差异。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耕地面积下降,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全县人口由1996年的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万人,人均耕地由1996年的亩降低到2005年的亩,这一增一减,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二)农村居民点集约程度相对较高,但是缺乏统一规划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公顷,人均占地平方米,尽管集约程度相对较高,但部分农村居民点缺乏规划,控制措施不力,农村居民超标准建住宅,或占而不建,建而不用,建新占旧,尤其是村外紧、村内空等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三)局部土地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耕地重用轻养,肥力下降;水源条件受到破坏,耕地生产能力下降;山区的非法采矿对林地的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局部地区土地质量退化,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形势
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按照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博爱县地处省域二级城镇发展轴之上,是区域中心城市焦作市的卫星城。博爱县北部的月山编组站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焦枝线、郑太线、新月线、侯月线在此交汇,是河南省承东启西、发挥交通枢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